번역:삼국사기/권04
지증 마립간[편집]
지증마립간(智證麻立干)이 즉위하였다. 성은 김씨이고 휘는 지대로(智大路) 또는 지도로(智度路)이다. 내물왕(奈[1]勿王)의 증손이자, 習寶葛文王之子 炤[2]知王之再從弟也 母金氏鳥生夫人 訥祇王之女 妃朴氏延帝夫人 登欣伊湌女 王體鴻大 膽[3]力過人 前王薨 無子 故繼位 時年六十四歲
論曰 新羅王稱居西干者一 次次雄者一 尼師今者十六 麻立干者四 羅末名儒崔致遠 作帝王年代曆 皆稱某王 不言居西干等 豈以其言鄙野不足稱也 曰左漢 中國史書也 猶存楚語穀於菟 匈奴語撑犁孤塗等 今記新羅事 其存方言 亦宜矣
3년(502년)[편집]
三年 春二[4]月 下令禁殉葬 前國王薨 則殉以男女各五人 至是禁焉 親祀神宮 三月 分命州郡主勸農 始用牛耕
4년(503년)[편집]
四年 冬十月 羣臣上言 “始祖創業已來 國名未定 或稱斯羅 或稱斯盧 或言新羅 臣等以爲 新者德業日新 나(羅)란 사방(四方)의 의(義)를 망라(網羅)한다는 것입니다. 則其爲國號宜矣 又觀自古有國家者 皆稱帝稱王 自我始祖立國 至今二十二世 但稱方言 未正尊號 今羣臣一意 謹上號新羅國王” 王從之
5년(504년)[편집]
五年 夏四月 制喪服法頒行 秋九月 徵役夫築波里 彌實 珍德骨火等十二城
6년(505년) 봄 2월에, 왕이 친히 국내의 주군현(州郡縣)을 정하여 실직주(悉直州 )를 두고 이사부(異斯夫)를 군주(軍主)로 하였다. 군주라는 명칭이 여기서 비롯한다. 冬十一月 始命所司藏氷 又制舟楫之利
10년(509년)[편집]
十年 春正月 置京都東市 三月 設檻穽 以除猛獸之害 秋七月 隕霜殺菽
13년(512년)[편집]
十三年 夏六月 于山國歸服 歲以土宜爲貢 于山國在溟州正東海島 或名鬱陵島 地方一百里 恃嶮不服 伊湌異斯夫爲何瑟羅州軍主 謂 “于山人愚悍 難以威來 可以計服” 乃多造木偶師子 分載戰船 抵[5]其國海岸 誑告曰 “汝若不服 則放此猛獸踏殺之” 國人恐懼 則降
15년(514년)[편집]
十五年 春正月 置小京於阿尸村 秋七月 徙六部及南地人戶 充實之 王薨 諡曰智證 新羅諡法 始於此
법흥왕[편집]
진흥왕[편집]
眞興王立 諱彡麥宗 或作深麥夫 時年七歲 法興王弟葛文王立宗之子也 母夫人金氏 法興王之女 妃朴氏思道夫人 王幼少 왕태후(王太[6]后)가 섭정하였다.
12년(551년)[편집]
十二年 春正月 改元開國 三月 王巡守次娘城聞于[7]勒及其弟子尼文知音樂 特喚之 王駐河臨宮 令奏其樂 二人各製新歌奏之 先是 加耶國嘉悉王 製十二弦琴 以象十二月之律 乃命于勒製其曲 及其國亂 操樂器投我 其樂名加耶琴 王命居柒夫等 侵高句麗 乘勝取十郡
13년(552년)[편집]
十三年 王命階古·法[8]知·萬德三人 學樂於于勒 于勒量其人之所能敎階古以琴 敎法知以歌 敎萬德以舞 業成 王命奏之曰“與前娘城之音無異” 厚賞焉
14년(553년) 春二月 王命所司 築新宮於月城東 黃龍見其地 王疑之 改爲佛寺 賜號曰皇龍 가을 7월 백제의 동북 변방을 취하여 신주(新州[9])를 설치하고 아찬 무력(武力)을 군주(軍主)로 삼았다. 冬十月 娶百濟王女爲小妃
15년(554년)[편집]
十五年 秋七月 修築明活城 百濟王明襛與加良 來攻管山城 軍主角干于德·伊湌耽知等 逆戰失利 新州軍主金武力 以州兵赴之 及交戰 裨將三年山郡高干[10]都刀 急擊殺百濟王 於是 諸軍乘勝 大克之 斬佐平四人·士卒二萬九千六百人 匹馬無反者
23년(562년)[편집]
二十三年 秋七月 百濟侵掠邊戶 王出師拒之 殺獲一千餘人 九月 加耶叛 王命異斯夫討之 斯多含副之 斯多含領五千騎先馳 入栴檀門 立白旗 城中恐懼 不知所爲 異斯夫引兵臨之 一時盡降 論功 斯多含爲最 王賞以良田及所虜二[11]百口[12] 斯多含三讓 王强之 乃受 其生口放爲良人 田分與戰士 國人美之
25년(564년)[편집]
二十五年 遣使北齊朝貢
26년(565년)[편집]
二十六年 春二月 北齊武成皇帝詔 以王爲使持節東夷校尉樂浪郡公新羅王 秋八月 命阿湌春賦 出守國原 9월 완산주(完山州)를 폐하고 대야주(大耶州)를 두었다. 陳遣使劉思與僧明觀 來聘 送釋氏經論千七百餘卷
{{{2}}}
27년(566년)[편집]
28년(567년)[편집]
二十八年 春三月 遣使於陳貢方物
29년(568년)[편집]
二十九年 改元大昌 夏六月 遣使於陳貢方物 冬十月 廢北漢山州 置南川州 又廢比列忽州 置達忽州
31년(570년)[편집]
三十一年 夏六月 遣使於陳獻方物
32년(571년)[편집]
三十二年 遣使於陳貢方物
33년(572년)[편집]
三[15]十三年 春正月 改元鴻濟 三月 王太子銅輪卒 遣使北齊朝貢 冬十月二十日 爲戰死士卒 設八關筵會於外寺 七日罷
37년((576년)) 봄, 始奉源花 初君臣病無以知人 欲使[16]類聚 遊 以觀其行義 然後擧而用之 遂簡美女二人 一曰南毛 一曰俊貞 聚徒三百餘人 二女爭娟相妬 俊貞引南毛於私第 强勸酒 至醉 曳而投河水以殺之 俊貞伏誅 徒人失和罷散 其後 更取美貌男子 粧飾之 名花郞以奉之 徒衆雲集 或相磨以道義 或相悅以歌樂 遊娛山水 無遠不至 因此知其人邪正 擇其善者 薦之於朝 그러므로 김대문[17]의 《화랑세기(花郞世記)》는 말하기를, {賢佐忠臣 從此而秀 좋은 장수와 용맹한 병사는 여기서 생긴다. 崔致遠鸞郞碑序曰 國有玄妙之道 曰風流 設敎之源 備詳仙史 實乃包含三敎 接化 生 且如入則孝於家 出則忠於國 魯司寇之旨也 處無爲之事 行不言之敎 周柱史之宗也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竺[18]乾太[19]子之化也 唐令狐澄新羅國記曰 擇貴人子弟之美者 傅粉粧飾之 名曰花郞 國人皆尊事之也 安弘法師入隋求法 與胡僧毗摩羅等二僧廻 上稜伽勝 經及佛舍利 秋八月 王薨 諡曰眞興 葬于哀公寺北峯 王幼年卽位 一心奉佛 至末年祝髮被僧衣 自號法雲 以終其身 王妃亦 之爲尼 住永興寺 及其薨也 國人以禮葬之
진지왕[편집]
眞智王立 諱舍輪 或云金輪 眞興王次子 母思道夫人 妃知道夫人 태자(太[20]子)가 조졸(早卒)하니, 故眞智立
원년((576년)) 이찬(伊湌) 거칠부(居柒夫)를 상대등(上大等)으로 삼고, 委以國事
2년((577년)) 봄 2월, 王親祀神宮 대사(大赦)하였다. 冬十月 百濟侵西邊州郡 命伊湌世宗出師 擊破之於一善北 斬獲三千七百級 築內利西城
3년(578년)[편집]
三年 秋七月 遣使於陳以獻方物 與[21]百濟閼也山城
4년(579년)[편집]
四年 春二月 百濟築熊峴城·松述城 以梗䔉[22]山城·麻知峴城·內利西城之路 秋七月十七日 王薨 諡曰眞智 葬于永敬寺北
진평왕[편집]
眞平王立 諱白淨 眞興王太[23]子銅輪之子也 母金氏萬呼 一云萬內夫人 葛文王立宗之女 妃金氏摩耶夫人 葛文王福勝之女 王生有奇相 身體長大 志識沉毅明達
13년(591년)[편집]
十三年 春二月 置領客府令二員 秋七月 築南山城 周二千八百五十四步
15년(593년)[편집]
十五年 秋七月 改築明活城 周三千步 西兄山城 周二千步
16년(594년)[편집]
十六年 隋帝詔 拜王爲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
18년(596년)[편집]
十八年 春三月 高僧曇育 入隋求法 遣使如隋貢方物 冬十月 永興寺火 延燒三百五十家 王親臨救之
24년((602년)) 遣使大奈麻上軍 入隋進方物 秋八月 百濟來攻阿莫城 王使將士逆戰 이를 크게 무찔렀다. 貴山·箒項死之 九月 高僧智明 隨入朝使上軍還 王尊敬明公戒行爲大德
25년(603년)[편집]
二十五年 秋八月 高句麗侵北漢山城 王親率兵一萬以拒之
26년(604년)[편집]
二十六年 秋七月 遣使大奈麻萬世·惠文等朝隋 廢南川州 還置北漢山州
27년(605년)[편집]
二十七年 春三月 高僧曇育 隨入朝使惠文還 秋八月 發兵侵百濟
28년(606년)[편집]
三十年 王患高句麗屢侵封埸 欲請隋兵以征高句麗 命圓光修乞師表 光曰 “求自存而滅他 非沙門之行也 貧道在大王之土地 食大王之水草 敢不惟命是從” 乃述以聞 二月 高句麗侵北境 虜獲八千人 四月 高句麗拔牛鳴山城
33년(611년)[편집]
三十三年 王遣使隋 奉表請師 隋煬帝許之 行兵事在高句麗紀 冬十月 百濟兵來圍椵岑城百日 縣令讚德固守 力竭死之 城沒
38년(616년)[편집]
三十八年 冬十月 百濟來攻母山城
40년(618년)[편집]
四十年 北漢山州軍主[24]邊品 謀復椵岑城 發兵與百濟戰 奚論從軍 赴敵力戰死之 論 讚德之子也
43년(621년)[편집]
四十三年 秋七月 王遣使大唐朝貢方物 高祖親勞問之 遣通直散騎常侍庾文素來聘 賜以璽書及畫屛風·錦綵三百段
45년(623년)[편집]
四十五年 春正月 置兵部大監二員 冬十月 遣使大唐朝貢 百濟襲勒弩縣
46년(624년)[편집]
四十六年 春正月 置侍衛府大監六員 賞賜署大正[25]一員 大道署大正一員 三月 唐高祖降使 冊王爲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 冬十月 百濟兵來圍我速含·櫻岑·歧岑·烽岑·旗懸·穴柵等六城 於是 三城或沒或降 級湌訥催 合烽岑·櫻岑·旗懸三城兵堅守 不克死之
47년(625년)[편집]
四十七年 冬十一月 遣使大唐朝貢 因訟高句麗塞路 使不得朝 且數侵入
48년(626년)[편집]
四十八年 秋七月 遣使大唐朝貢 唐高祖遣朱子奢來 詔諭與高句麗連和 八月 百濟攻主在城 城主東所 拒戰死之 築高墟城
49년(627년)[편집]
四十九年 春三月 大風雨土 過五日 夏六月 遣使大唐朝貢 秋七月 百濟將軍沙乞 拔西鄙二城 虜男女三百餘口 八月 隕霜殺穀 冬十一月 遣使大唐朝貢
50년((628년)) 百濟圍椵岑城 王出師擊破之 여름에 대한(大旱)이 들었다. 移市 畫龍祈雨
秋冬民飢 賣子女
51년((629년)) 가을 8월, 왕이 대장군 용춘(龍春)·서현(舒玄), 부장군(副將軍) 유신(庾信)을 보내 侵高句麗娘臂城 麗人出城列陣 軍勢甚盛 我軍望之 懼殊無鬪心 庾信曰 “吾聞 '正 提[26]綱而網張' 吾其爲綱領乎” 乃跨馬拔劒 向敵陣直前 三入三出 每入或斬將或搴旗 諸軍乘勝 鼓[27]斬殺五千餘級 其城乃降 九月 遣使大唐朝貢
53년(631년)[편집]
53년 봄 2월 흰 개가 궁궐의 담장에 올라갔다. 여름 5월 이찬(伊湌) 칠숙이 아찬(阿湌[28]) 석품(石品)과 함께 모반하였다. 왕이 그것을 알고 칠숙을 잡아들여 동쪽 저자거리에서 그의 목을 베어 죽이고 또한 구족(九族)을 멸하였다. 아찬 석품은 백제 국경까지 도망하였다가 처자를 생각하고는 낮에는 엎드리고 밤에는 나아가 阿湌石品 亡至百濟國境 思見妻子 晝伏夜行 還至叢山 見一樵夫 脫衣換[29]樵夫敝衣 衣之負薪 潛至於家 被捉伏刑 가을 7월, 대당에 사신을 보내 미녀 2명을 바쳤다. 魏徵以爲不宜受 상왕(上王)이 웃으며 말하기를 “저 임읍(林邑)이 바친 앵무새도 오히려 괴로운 추위를 말하며, 제 나라로 돌아갈 것을 생각하는데, 況二女遠別親戚乎” 付使者歸之 白虹飮于宮井 土星犯月
주석[편집]
- ↑ 原本 缺刻.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보충.
- ↑ 原本 「照」. 本書 卷3 炤知麻立干 卽位年條에 의거 수정. 本書 目錄 및 鑄字本 「照」. 朝·權·燾·浩 「照」.
- ↑ 原本 「瞻」.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烈 「瞻」.
- ↑ 原本 「三」. 三國史節要에 의거 수정. 鑄字本 「三」. 榮·朝·北·權·烈·燾·浩 「三」.
- ↑ 原本 [柢].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大」.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千」.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本書 卷33 樂志 「注」. 北·燾 「法(注)」.
- ↑ 原本 「興」. 本書 卷26 聖王 31年條와 三國史節要에 의거 수정. 榮·烈 「興」, 燾 「興(州)」.
- ↑ 原本 「于」. 本書 卷40 職官志 外官條와 三國史節要에 의거 수정. 榮·燾 「于」.
- ↑ 本書 卷44 斯多含傳 및 三國史節要 「三」. 舜 「三」.
- ↑ 「百口」, 原本 判讀不能.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보충.
- ↑ 原本 誤刻.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祗」. 印度 祇園精舍에서 유래한 것으로 보아 수정. 鑄字本 「祗」. 榮·北·烈·燾 「祗」.
- ↑ 原本 「二」.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誤刻. 鑄字本·三國史節要에 의거 수정.
- ↑ 김대문(金大問, ?~?)은 신라의 진골 귀족으로, 문장가이며 관료이자 학자이기도 하다. 《화랑세기》의 저자이며, 본관은 경주이고, 금성 출신이다.
- ↑ 原本 [笁]. 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大]. 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大」. 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燾 「與(侵)」, 北 「與(擧)」.
- ↑ 三國史節要 「蒜」. 榮·烈·浩 「蒜」.
- ↑ 原本 「大」.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王」. 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三國史節要 「軍主」를 「都督」으로 표기.
- ↑ 三國史節要 「匠」. 舜 「匠」.
- ↑ 原本 誤刻.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
- ↑ 原本 「皷」. 「鼓」의 俗字.
- ↑ 原本은 「伊」. 본문의 다른 기사 및 本書의 官等 表記 方式에 의거 수정. 三國史節要·鑄字本 「伊」. 北·燾 「伊(阿)」.
- ↑ 原本 誤刻. 鑄字本에 의거 수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