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0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九 元史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卷四十一 

順帝三

五年春正月癸亥,禁濫予僧人名爵。庚午,太陰犯井宿。乙亥,熒惑犯天江。濮州鄄城、范縣饑,賑鈔二千一百八十錠。冀寧路交城等縣饑,賑米七千石。桓州饑,賑鈔二千錠。雲需府饑,賑鈔五千錠。開平縣饑,賑米兩月。興和寶昌等處饑,賑鈔萬五千錠。

二月庚寅〔朔〕信州雨土。甲午,太陰犯昴宿。戊戌,祭社稷。庚子,免廣海添辦鹽課萬五千引,止辦元額。壬寅,太陰犯靈臺。

三月辛酉,八魯剌思千戶所民被災,遣太禧宗禋院斷事官塔海發米賑之。戊辰,灤河住冬怯憐口民饑,每戶賑糧一石、鈔二十兩。

夏四月辛卯,革興州興安縣。癸巳,立伯顏南口過街塔二碑。乙未,加封孝女曹娥為慧感靈孝昭順純懿夫人。壬寅,太陰犯日星及房宿。己酉,申漢人、南人、高麗人不得執軍器、弓矢之禁。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己未朔,晃火兒不剌、賽禿不剌、紐阿迭烈孫、三卜剌等處六愛馬大風雪,民饑,發米賑之。庚午,太陰犯心宿。壬申,太陰犯斗宿。丙子,太白犯昴宿。丙戌,加封瀏陽州道吾山龍神崇惠昭應靈顯廣濟侯。

六月壬寅,月食。甲辰,熒惑退入南斗。庚戌,汀州路長汀縣大水,平地深可三丈餘,沒民廬八百家,壞民田二百頃,戶賑鈔半錠,死者一錠。乙卯,達達民饑,賑糧三月。是月,沂、莒二州民饑,發糧賑糶之。

秋七月辛酉、壬戌,熒惑犯南斗。甲子,熒惑犯南斗。太陰犯房宿。甲戌,太白經天。丙子,開上都、興和等處酒禁。丁丑,封皇姊月魯公主為昌國大長公主。戊寅,太白經天。詔:「諸王位下官毋入常選。」甲申,常州宜興山水出,勢高一丈,壞民廬。乙酉,太白經天。丙戌,太白復經天。

八月丁亥〔朔〕,車駕至自上都。戊子,太白經天。祭社稷。己丑,太白復經天。庚寅,宗王脫歡脫木爾各愛馬人民饑,以鈔三萬四千九百錠賑之。宗王脫憐渾禿各愛馬人民饑,以鈔萬一千三百五十七錠賑之。太白經天。辛卯,太白復經天。甲午,太陰犯斗宿。丁酉,太白犯軒轅。戊戌、己亥,太白經天。壬寅至甲辰,太白復經天。乙巳,太陰犯昴宿。

九月丁巳,瀋陽饑,民食木皮,賑糶米一千石。戊午,太白經天。己未,太白復經天。

冬十月辛卯,享于太廟。壬辰,禁倡優盛服,許男子裹青巾,婦女服紫衣,不許戴笠、乘馬。甲午,詔命伯顏為大丞相,加元德上輔功臣之號,賜七寶玉書龍虎金符。[1]己亥,熒惑犯壘壁陣。是月,衡州饑,賑糶米五千石。遼陽饑,賑米五百石。文登、牟平二縣饑,賑糶米一萬石。

十一月丁巳,熒惑犯壘壁陣。禁宰殺。戊辰,開封杞縣人范孟反,偽傳帝旨,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祿帖木兒、左丞劫烈、廉訪使完者不花等,已而捕誅之。癸酉,瑞州路新昌州雨木冰,至明年二月始解。是月,八番順元等處饑,賑鈔二萬二十錠。

十二月辛卯,復立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先是嘗置而罷,至是復立。甲午,太陰犯昴宿。癸卯,熒惑犯外屏。

是歲,敕賜曲阜宣聖廟碑。工部廳梁上出芝草,一本七莖。袁州饑,賑糶米五千石。膠、密、莒、濰等州饑,賑鈔二萬錠。

六年春正月丁卯,太陰犯鬼宿。甲戌,立司禋監,奉太祖、太宗、睿宗三朝御容於石佛寺。乙亥,太陰犯房宿。戊寅,追封闊兒吉思宣誠戡難翊運致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晉寧王,諡忠襄。是月,察忽、察罕腦兒等處馬災,賑鈔六千八百五十八錠。邳州饑,賑米兩月。

二月甲申朔,詔權止今年印鈔。戊子,祭社稷。己丑,太陰犯昴宿。丙申,太陰犯太微垣。己亥,黜中書大丞相伯顏為河南行省左丞相,詔曰:「朕踐位以來,命伯顏為太師、秦王、中書大丞相,而伯顏不能安分,專權自恣,欺朕年幼,輕視太皇太后及朕弟燕帖古思,變亂祖宗成憲,虐害天下。加以極刑,允合輿論。朕念先朝之故,尚存憫恤,今命伯顏出為河南行省左丞相。所有元領諸衞親軍并怯薛丹人等,詔書到時,即許散還。」以太保馬札兒台為太師、中書右丞相,太尉塔失海牙為太傅,知樞密院事塔馬赤為太保,御史大夫脫脫為知樞密院事,汪家奴為中書平章政事,嶺北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為御史大夫。增設京城米鋪,從便賑糶。壬寅,詔:「除知樞密院事脫脫之外,諸王侯不得懸帶弓箭、環刀輒入內府。」癸卯,太陰犯心宿。乙巳,罷各處船戶提舉、廣東採珠提舉二司。丁未,太陰犯羅堰。立延徽寺,以奉寧宗祀事。罷司禋監。罷通州、河西務等處抽分按利房,大都東裏山查提領所。戊申,熒惑犯月星。己酉,彗星如房星大,色白,狀如粉絮,尾跡約長五寸餘。彗指西南,漸向西北行。是月,福寧州大水,溺死人民。京畿五州十一縣水,每戶賑米兩月。

三月甲寅〔朔〕,漳州義士陳君用襲殺反賊李志甫,授君用同知漳州路總管府事。乙卯,益都、般陽等處饑,賑之。丙辰,赦漳、潮二州民為李志甫、劉虎仔脅從之罪,褒贈軍將死事者。丁巳,大斡耳朵思風雪為災,馬多死,以鈔八萬錠賑之。癸亥,四怯薛役戶饑,賑米一千石、鈔二千錠。成宗潛邸四怯薛戶饑,賑米二百石、鈔二百錠。以知樞密院事脫脫、御史大夫別兒怯不花、知樞密院事牙不花知經筵事,中書參議阿魯佛住兼經筵官。太陰犯軒轅。丁卯,詔賜江南行臺御史中丞史惟良、御史中丞耿煥、山東廉訪使張友諒、中書參知政事許有壬上尊、束帛。庚午,太陰犯房宿。辛未,詔徙伯顏於南恩州陽春縣安置。壬申,太陰犯南斗。丁丑,以治書侍御史達識帖睦邇為奎章閣大學士,翰林直學士揭傒斯為奎章閣供奉學士。戊寅,太白犯月星。辛巳,彗星〔不〕見,自二月己酉至三月庚辰,凡〔見〕三十二日。[2]是月,淮安路山陽縣饑,賑鈔二千五百錠,給糧兩月。順德路刑臺縣饑,賑鈔三千錠。

夏四月己丑,享于太廟。庚寅,詔大天(元延壽)〔源延聖〕寺立明宗神御殿碑。[3]以同知樞密院事鐵木兒塔識為中書右丞。丙午,詔封馬札兒台為忠王及加答剌罕之號,馬札兒台辭。

五月癸丑〔朔〕,禁民間藏軍器。乙卯,監察御史普魯台言:「右丞相馬札兒台辭答剌罕及王爵名號,宜示天下,以勸廉讓。」從之。己未,詔以党兀巴太子擒賊阿答理胡,歿於王事,追封涼王,諡忠烈。漳州龍巖尉黃佐才獲李志甫餘黨鄭子箕。佐才因與賊戰,妻子四十餘口皆遇害,以佐才為龍巖縣尹。丁卯,太陰犯斗宿。辛未,降鈔萬錠,給守衞宮闕內外門禁唐兀,左、右阿速,貴赤,阿兒渾,欽察等衞軍。丙子,車駕時巡上都。置月祭各影堂香於大明殿,遇行禮時,令省臣就殿迎香祭之。以宦者伯不花為長寧寺卿。是月,濟南饑,賑鈔萬錠。

六月丙申,詔撤文宗廟主,徙太皇太后不答失里東安州安置,放太子燕帖古思於高麗,其略曰:

昔我皇祖武宗皇帝昇遐之後,祖母太皇太后惑於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雲南。英宗遇害,正統寖偏,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啟大事,于時以地近,先迎文宗,暫總機務。繼知天理人倫之攸當,假讓位之名,以寶璽來上,皇考推誠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寶。文宗稔惡不悛,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月魯不花、也里牙、明里董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歸而再御宸極,思欲自解於天下,乃謂夫何數日之間,宮車弗駕。海內聞之,靡不切齒。
又私圖傳子,乃搆邪言,嫁禍於八不沙皇后,謂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祖宗大業,幾於不繼。內懷愧慊,則殺也里牙以杜口。上天不祐,隨降殞罰。叔嬸不答失里,怙其勢燄,不立明考之冢嗣,而立孺稚之弟懿璘質班,奄復不年,諸王大臣以賢以長,扶朕踐位。國之大政,屬不自遂者,詎能枚舉。
每念治必本於盡孝,事莫先於正名,賴天之靈,權奸屏黜,盡孝正名,不容復緩,永惟鞠育罔極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義。既往之罪,不可勝誅,其命太常徹去脫脫木兒在廟之主。不答失里本朕之嬸,乃陰構奸臣,弗體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號,迹其閨門之禍,離間骨肉,罪惡尤重,揆之大義,削去鴻名,徙東安州安置。燕帖古思昔雖幼冲,理難同處,朕終不陷於覆轍,專務殘酷,惟放諸高麗。當時賊臣月魯不花、也里牙已死,其以明里董阿等明正典刑。

監察御史崔敬言燕帖古思不宜放逐,不報。己亥,秦州成紀縣山崩地坼。癸卯,太白晝見。己酉,太白復晝見。辛亥,太白晝見,夜犯歲星。是月,濟南路歷城縣饑,賑鈔二千五百錠。

秋七月甲寅,太白晝見。詔封微子為仁靖公,箕子為仁獻公,比干加封為仁顯忠烈公。乙卯,奉元路盩厔縣河水溢,漂流人民。丁巳,太白晝見。戊午,以星文示異,地道失寧,蝗旱相仍,頒罪己詔於天下。享于太廟。己未,以亦憐真班為御史大夫。庚申,太陰犯心宿。壬戌至癸亥,太白晝見。甲子,太陰犯羅堰。乙丑至丙寅,太白復晝見。丁卯,燕帖古思薨,詔以鈔一百錠備物祭之。癸酉,太白晝見。戊寅,命翰林學士承旨腆哈、奎章閣學士(巙巙)〔巎巎〕等刪修大元通制。[4]庚辰,達達之地大風雪,羊馬皆死,賑軍士鈔一百萬錠;并遣使賑怯烈干十三站,[5]每站一千錠。是月,禁色目人勿妻其叔母。

八月壬午〔朔〕,以也先帖木兒為御史大夫。戊子,祭社稷。是月,車駕至自上都。

九月辛亥〔朔〕,明里董阿伏誅。癸丑,加封漢張飛武義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辛酉,太(白)〔陰〕犯虛梁。[6]丙寅,詔:「今後有罪者,毋籍其妻女以配人。」丁卯,太陰犯昴宿。熒惑犯歲星。甲戌,太陰犯軒轅。

冬十月甲申,奉玉冊、玉寶尊皇考為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親祼太室。庚寅,奉符、長清、元城、清平四縣饑,詔遣制國用司官驗而賑之。辛卯,各愛馬人不許與常選。壬辰,立曹南王阿剌罕、淮安王伯顏、河南王阿朮祠堂。丁酉,太白入南斗。己亥,太白犯斗宿。壬寅,馬札兒台辭右丞相職,仍為太師。以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宗正札魯忽赤鐵木兒不花為中書左丞相。是月,河南府宜陽等縣大水,漂沒民廬,溺死者眾,人給殯葬鈔一錠,仍賑義倉糧兩月。

十一月甲寅,監察御史世圖爾言,宜禁答失蠻、回回、主吾人等叔伯為婚姻。乙卯,太陰犯虛梁。以親祼大禮慶成,御大明殿受羣臣朝。戊午,熒惑犯氐宿。甲子,月食。辰星犯東咸。辛未,以孔克堅襲封衍聖公。戊寅,辰星犯天(罡)〔江〕。[7]是月,處州、婺州饑,以常平、義倉糧賑之。

十二月,復科舉取士制。國子監積分生員,三年一次,依科舉例入會試,中者取一十八名。癸未,太陰犯虛梁。乙酉,太陰犯土公。丁亥,熒惑犯鈎鈐。戊子,罷天曆以後增設太禧宗禋等院及奎章閣。乙未,熒惑犯東咸。戊戌,太陰犯明堂。是月,東平路民饑,賑之。寶慶路大雪,深四尺五寸。

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詔曰:

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於克孝,治莫大於得賢。朕早歷多難,入紹大統,仰思祖宗付託之重,戰兢惕勵,于茲八年。慨念皇考,久勞于外,甫即大命,四海觖望,夙夜追慕,不忘于懷。乃以至元六年十月初四日,奉玉冊、玉寶,追上皇考曰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被服衮冕,祼于太室,式展孝誠。十有一月六日,勉徇大禮慶成之請,御大明殿受羣臣朝。
爰自去春,疇咨于眾,以知樞密院事馬札兒台為太師、右丞相,以正百官,以親萬民。尋即控辭,養疾私第,再三諭旨,勉令就位,自春徂秋,其請益固。朕憫其勞日久,察其至誠,不忍煩之以政,俾解機務,仍為太師。而知樞密院事脫脫,早歲輔朕,克著忠貞,乃命為中書右丞相;宗正札魯忽赤帖木兒不花,嘗歷政府,嘉績著聞,為中書左丞相,並錄軍國重事。夫三公論道,以輔予德,二相總政,以弼予治,其以至元七年為至正元年,與天下更始。

甲寅,熒惑犯天江。丁巳,享于太廟。庚申,太陰犯井宿。癸亥,詔天壽節禁屠宰六日。辛未,太陰犯心宿。癸酉,太陰犯斗宿。甲戌,太白晝見,凡四日。是月,命脫脫領經筵事。命永明寺寫金字經一藏。免天下稅糧五分。湖南諸路饑,賑糶米十八萬九千七十六石。

二月戊寅〔朔〕,祭社稷。己卯,太白晝見。庚辰,太白復晝見。辛巳,立廣福庫,罷藏珍等庫。乙酉,濟南濱州霑化等縣饑,以鈔五萬三千錠賑之。丙戌,太白晝見。癸巳,太陰犯明堂。乙未,加封皇姊不答昔你明惠貞懿大長公主。是月,大都寶坻縣饑,賑米兩月。河間莫州、滄州等處饑,賑鈔三萬五千錠。晉州饒陽,阜平,安喜,靈壽四縣饑,賑鈔二萬錠。印造至元鈔九十九萬錠、中統鈔一萬錠。

三月庚戌,罷兩淮屯田手號打捕軍役,令屬本所領之。癸丑,命屯儲禦軍於河南芍陂、洪澤、德安三處屯種。甲寅,給還帖木兒不花宣讓王印,鎮淮西。己未,汴梁地震。大都路涿州范陽、房山饑,賑鈔四千錠。丙子,以行省平章政事燕帖木兒就佩虎符,提調屯田。是月,般陽路長山等縣饑,賑鈔萬錠。彰德路安陽等縣饑,賑鈔萬五千錠。

夏四月丁丑〔朔〕,道州土賊蔣丙等反,破江華縣,掠明遠縣。[8]戊寅,彰德有赤風自西北起,晝晦如夜。甲申,享于太廟。丁亥,臨賀縣民被徭寇鈔掠,發義倉糧賑之。庚寅,帝幸護聖寺。命中書右丞鐵木兒塔識為平章政事,阿魯為右丞,許有壬為左丞。癸巳,立富昌庫,隸資正院。復立衞候司。丁酉,以兩浙水災,免歲辦餘鹽三萬引。己亥,立吏部司績官。庚子,復封太師馬札兒台為忠王。罷漷州河西務。彰德饑,賑鈔萬五千錠。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戊申,以崇文監屬翰林國史院。己未,罷河西務行用庫。壬戌,月食。是月,賑阿剌忽等處被災之民三千九百一十三戶,給鈔二萬一千七百五錠。

閏五月丁丑〔朔〕,改封徽州土神汪華為昭忠廣仁武烈靈顯王。甲午,賞賜扈從明宗諸王官屬八百七人金、銀、鈔、幣各有差。壬寅,詔刻宣文、至正二寶。

六月戊午,禁高麗及諸處民以親子為宦者,因避賦役。戊辰,改舊奎章閣為宣文閣。庚午,太陰犯井宿。是月,揚州路崇明、通、泰等州,海潮湧溢,溺死一千六百餘人,賑鈔萬一千八百二十錠。

秋七月己卯,享于太廟。乙酉,太陰犯填星。庚寅,太陰犯雲雨。

八月戊申,祭社稷。是月,車駕至自上都。

九月庚辰,太陰犯建星。壬午,賜文臣燕於拱辰堂。己丑,冀寧路嘉禾生,異畝同穎。壬辰,太陰犯鉞星,又犯井宿。壬寅,許有壬進講明仁殿,帝悅,賜酒宣文閣中,仍賜貂裘、金織紋幣。

冬十月丁未,享于太廟。己酉,封阿沙不花順寧王,昔寶赤寒食順國公。甲寅,中書省臣奏:「海運不給,宜令江浙行省於中政院財賦府撥賜諸人寺觀田糧,總運二百六十萬石。」從之。乙卯,歲星犯氐宿。丁巳,太陰犯月星。戊午,月食既。

十一月丙子,道州路賊何仁甫等反。戊寅,彰德屬縣各添設縣尉一員。庚辰,分吏部、禮部、兵部、刑部為二庫,戶部、工部為二庫,各設管勾一員。己亥,太陰犯東(井)〔咸〕。[9]庚子,太陰犯天江。徭賊寇邊,詔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鞏卜班總兵討平之,定賞有差。

十二月乙卯,詔:「民年八十以上,蒙古人賜繒帛二表裏,其餘州縣,旌以高年耆德之名,免其家雜役。」丁巳,太白犯壘壁陣。己未,立四川安岳縣。增設嘉興等處鹽倉。壬戌,雲南車里寒賽、刀等反,[10]詔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脫脫木兒討平之。癸亥,以在庫至元、中統鈔二百八十二萬二千四百八十八錠可支二年,住造明年鈔本。詔革王伯顏察兒等所獻檀、景等處產金地土。山東、燕南強盜縱橫,至三百餘處,選官捕之。復立拱儀局。己巳,以翰林學士承旨張起巖知經筵事。是月,復立司禋監。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為昭佑靈源侯。

二年春正月丁丑,享于太廟。丙戌,開京師金口河,深五十尺,廣一百五十尺,役夫一十萬。戊子,太陰犯明堂。癸巳,遣翰林學士三保等代祀五嶽四瀆。甲午,熒惑犯月星。是月,大同饑,人相食,運京師糧賑之。順寧保安饑,賑鈔一萬錠。廣平磁、威州饑,賑鈔五萬錠。降咸平府為縣。升懿州為路,以大寧路所轄興中、義州屬懿州。

二月壬寅〔朔〕,頒農桑輯要。戊申,祭社稷。乙卯,李沙的偽造御寶聖旨,稱樞密院都事,伏誅。己巳,織造明宗御容。是月,彰德路安陽、臨漳等縣饑,賑鈔二萬錠。大同路渾源州饑,以鈔六萬二千錠、糧二萬石兼賑之。大名路饑,以鈔萬二千錠賑之。河間路饑,以鈔五萬錠賑之。

三月戊寅,親試進士七十八人,賜拜住、陳祖仁及第,其餘出身有差。辛巳,冀寧路饑,賑糶米三萬石。戊子,太陰犯房宿。是月,順德路平鄉縣饑,賑鈔萬五千錠。衞輝路饑,賑鈔萬五千錠。杭州路火災,給鈔萬錠賑之。

夏四年辛丑〔朔〕,冀寧路平晉縣地震,聲鳴如雷,裂地尺餘,民居皆傾。乙巳,享于太廟。己酉,罷雲南蒙慶宣慰司。庚申,太陰犯羅堰。是月,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甲申,太白經天。丁亥,以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只而瓦台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東平雨雹如馬首。

六月戊申,命江浙撥賜僧道田還官徵糧,以備軍儲。壬子,濟南山崩,水湧。乙丑,罷邦牙宣慰司。是月,汾水大溢。

秋七月庚午〔朔〕,惠州路羅浮山崩。辛未,享于太廟。乙未,太陰掩太白。丁酉,太白晝見。己亥,慶遠路莫八聚眾反,攻陷南丹、左右兩江等處,命脫脫赤顏討平之。立司獄司於上都,比大都兵馬司。是月,拂郎國貢異馬,長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純黑,後二蹄皆白。

八月庚子朔,日有食之。[11]癸卯,罷上都事產提舉司。丙午,太白晝見。戊申,祭社稷。是月,冀寧路饑,賑糶米萬五千石。

九月己巳〔朔〕,詔遣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鞏卜班領河南、江浙、湖廣諸軍討道州賊,平之,復平嵠峒堡寨二百餘處。辛未,車駕至自上都。丁丑,太陰犯羅堰。京城強賊四起。戊子,太陰犯井宿。是月,歸德府睢陽縣因黃河為患,民饑,賑糶米萬三千五百石。

冬十月己亥朔,日有食之。癸卯,太陰犯建星。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朵朵辭職侍親,不允。丁未,享于太廟。甲寅,太陰犯天關。壬戌,詔遣官致祭孔子于曲阜。罷織染提舉司。甲子,杭州、嘉興、紹興、溫州、台州等路各立檢校批驗鹽引所。權免兩浙額鹽十萬引,福建餘鹽三萬引。

十一月甲申,詔免雲南明年差稅。辛卯,歲星、熒惑、太白聚於尾宿。

十二月壬寅,申服色之禁。丙午,命中書右丞太平、樞密副使姚庸、御史中丞張起巖知經筵事。己酉,京師地震。辛亥,封晃火帖木兒之子徹里帖木兒為撫寧王。丙辰,賜雲南行省參知政事不老三珠虎符,以兵討死可伐。癸亥,阿魯、禿滿等以謀害宰臣,圖為叛逆,伏誅。

校勘記[编辑]

  1. 龍虎金符 按陶宗儀輟耕錄卷二「權臣擅政」條作「龍鳳牌」。新元史改「虎」為「鳳」,疑是。
  2. 辛巳彗星〔不〕見自二月己酉至三月庚辰凡〔見〕三十二日 據本書卷四九天文志補。按此次彗星之見,自二月己酉至三月庚辰凡三十二日,紀、志所載相同,日數不誤。辛巳為庚辰之次日,志書「不見」是。
  3. 大天(元延壽)〔源延聖〕寺 見卷三0校勘記[四]。
  4. (巙巙)〔巎巎〕 見卷三四校勘記[一]。
  5. 怯烈干十三站 按本書卷五八地理志及經世大典站赤,元於嶺北行省立帖里干、木憐、納憐等三道驛站共一百一十九處。「帖里干」之名本書屢見,有「鐵里干」、「鐵烈干」、「帖烈堅」、「帖列干」等異譯。此處「怯烈干」疑為「帖烈干」之誤。
  6. 太(白)〔陰〕犯虛梁 本書卷四九天文志作「太陰犯虛梁北第一星」,據改。按是日虛梁黃經三0三度至三四0度,金星黃經二四四度,不合;月黃經三三一度半,合。
  7. 辰星犯天(罡)〔江〕 本書卷四九天文志作「辰星犯天江北第一星」,據改。按是日天江四黃經二五三度,水星黃經二五四度,合。「罡」誤。
  8. 掠明遠縣 元無「明遠」縣。按本書卷六三地理志,道州路屬縣有營道、寧遠、江華、永明,此處「明遠」疑係「寧遠」或「永明、寧遠」之誤。
  9. 太陰犯東(井)〔咸〕 本書卷四九天文志作「太陰犯東咸南第一星」,據改。按是日月黃經二三五度半,井宿黃經八五度至九0度,不合;東咸南第一星黃經二三八度,合。
  10. 雲南車里寒賽刀等反 按本書卷二九泰定帝紀泰定元年十月己巳條有「(塞)〔寒〕賽子尼面雁、搆木子刁零出降」。此處「寒賽」下之「刀」字另指一人,其下當有脫文。
  11. 八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按是日當公曆一三四二年九月一日,合朔不入食限,無日食。是年四月辛丑朔,當公曆一三四二年五月五日,十九時四十分合朔,日有偏食。此處繫八月,誤。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卷三十九 ↑返回頂部 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