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0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新元史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世祖三

  (至元)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麗國王王禃遣其世子愖禃來朝。戊午,忻都、鄭溫、洪茶邱討耽羅。宿州萬戶也先不花請築堡牛頭山,以扼兩淮糧運,不允。也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統軍司皆得罪。今不築,恐宋人先之。」帝曰:「汝言雖是,若坐視宋人戍之,罪亦不免也。」己未,禁陰陽圖讖等書。癸亥,阿里海牙等克樊城。丁卯,立祕書監。庚午,僉陝西探馬赤軍。己卯,宋將昝萬壽寇成都,僉京兆等路新軍援之。命諸王阿不合市藥於師子國。壬午,東川統軍司合剌乞益兵戍雲門山及虎頭山,以京兆新僉軍益之。

  二月丙戌,皇后、皇太子受冊、寶,遣太常卿合丹告太廟。丙申,雲南落羽蠻酋阿旭叛。遣斷事官麥肖勾校四川陝西行省錢穀。遣勘馬刺失里、乞帶脫因、卜雲失等使緬國,賜緬王璽書曰:

  間者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差乞帶脫因導王國使詣京師,且言向至王國,但見臣下,未嘗見王,又欲觀吾大國舍利。朕矜閔遠來,命其覲見。又使縱觀舍利,詢其所來,乃知王有內附之意。朕一視同仁,今再遣勘馬刺失里及禮部郎中、國信使乞帶脫因,工部郎中、國信副使卜雲失往諭王國。誠能謹事大之禮,遣其子弟若貴臣一來,以彰我國家無外之義,用敦永好,時乃之休。至於用兵,夫誰所好?王其思之。

  三月甲寅朔,敕大司農司遣使巡行勸課,令農事有成。其探馬赤等戶,並行入社,一體開興水利。乙丑,罷宋京湖安撫司,立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丙寅,攝太尉、中書右丞相安童授皇后宏吉刺氏冊寶、攝太尉、同知樞密院事伯顏授皇太子真金冊寶。壬申,前中書左丞相耶律鑄平章軍國董事,中書左丞張惠爲中書右丞。車駕幸上都。罷中興等處行中書省。

  夏四月癸未朔,呂文煥入覲,授文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襄漢大都督。罷河南等路行中書省,以平章軍國重事史天澤、湖廣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阿朮、參知行中書省事阿里海牙行荊湖等路樞密院事,鎮襄陽。淮西行中書省左丞相合丹,參知行中書省事劉整,山東都元帥塔出、董文炳行淮西等路樞密院事,守正陽。丁酉,贖江南儒士爲人掠賣者。辛丑,罷四川行中書省。以鞏昌二十四處便宜總師江良臣行西川樞密院事,東川閬、蓬、廣安、順慶、夔府、利州等路統軍使合刺行東川樞密院事,東川副統軍王仲仁同金行樞密院事。

  五月壬子朔,詔獄囚除殺人者待報,餘一概疏放,限八月內自至大都。乙亥,免代輸僉軍戶絲銀及伐木夫戶稅。負前朝官錢不能償者毋徵。主守失陷官錢者,杖釋之。陣亡軍及工匠無不產者,量加廩給。

  六月丁亥,免大都、南京兩路賦役。丁酉,立光州等處招討司。戊申,耽羅平,失里伯爲耽羅國招討使,尹邦寶副之。趙良弼自日本返。

  閏月己巳,罷東西兩川統軍司。丙子,平章政事賽典赤行省雲南,統合刺章、鴨赤、赤科、金齒、茶罕章諸蠻。

  秋七月戊申,高麗國遣使賀皇后、皇太子受冊。國子祭酒許衡謝病歸。

  八月庚戌朔,前所釋獄囚自至大都者二十二人,並赦之。丁丑,高麗國遣使賀聖誕節。

  九月辛巳,合伯爲中書平章政事。壬午,立河南宣慰司。丙戌,立東宮宮師府。己丑,敕秋獵鹿家,先薦太廟。丙午,車駕至自上都。

  冬十月乙卯,有事於太廟。庚申,有司斷死罪五十人,詔審覆宥十三人,餘令有司再加審覆以聞。合答帶爲御史大夫。也速答兒與皇子西平王合兵攻建都,獲其酋卜濟,建部蠻降。

  十一月癸未,命布隻兒修起居注。

  十二月甲寅,宋夏貫寇正陽,合丹等擊敗之。壬戌,召阿朮同呂文煥入覲。安南國遣使貢方物。

  (至元)十一年春正月己卯朔,宮闕告成,帝始禦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高麗國遣使賀正旦,兼貢方物。庚寅,初立軍官以功升散官格。忙古帶等以兵戍建都,立建都寧遠都護府,兼互市監,壬辰,立四川屯田經略司。丙午,彰德人趙當道等謀叛,事覺,伏誅。免於闐採玉工差役。詔中書省金軍十萬人伐宋。

  二月壬申,廉希憲爲中書右丞,北京等處行中書省事。車駕幸上都。

  三月庚寅,鳳州經咯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邱等徵日本。辛卯,改荊湖、淮西行樞密院爲行中書省,伯顏、史天澤並爲左丞相,阿朮爲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爲右丞,呂文煥爲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荊湖;合答爲左丞相,劉整爲左丞,塔出、董文炳爲參知政事,行中書省於淮西。癸巳,獲嘉縣尹常懲課最諸縣,優詔賞之。遣要速木、咱興憨失招諭八魯酋。

  夏四月辛亥,分陝西、隴右諸州置提刑按察司,治鞏昌。癸丑,初建東宮。乙亥,也速帶兒同撒吉思所部戍益都。

  五月丙申,皇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公主下嫁高麗世子王爰。辛丑,敕新僉軍戶銀絲均配於民者,並除之。

  六月癸丑,敕合答選蒙古軍與漢軍分戍沿江堡隘,古不來拔都、翟文彬等咯地荊南,以綴宋之西兵。丙辰,免上都、隆興兩路僉軍。庚申,大舉伐宋,詔曰:

  自太祖皇帝以來,宋與使介交通,殆非一次。彼此曲直之事,亦所共知,不必曆舉。逮我憲宗之世,朕奉命南伐,師次鄂渚,賈似道復遣宋京詣我近臣博部歡、前河南路經略使趙璧請罷兵息民,願奉歲幣於我。朕以國之大事,必須入計,用報而還。即位之始,追憶是言,乃命翰林侍講學土郝經等奉書往聘,蓋爲生靈計也。古者兵交,使在其間,惟和與戰,宜俟報音,其何與於使哉?而乃執之,卒不復命。至如留此一介行李,於此何損,在彼何益?以致師出連年,邊境之間,死傷相籍,係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襄陽被圍五年,屢拒王師,義當不貸。朕先有成命,果能出降,許以不死,既降之後,朕不食言,悉全其命,冀宋悔過,或啟令圖。而乃執迷,罔有悛心,所以問罪之師,有不能已者。
  今遣爾等水陸並進,佈告遐邇,使成知之。夫以天下爲事,爰及干戈,自古有之。無事之民,初無與焉。若彼界軍民官吏人等,去逆效順,與眾來附,或別立奇功者,驗等第官資遷擢。其所附軍民,宜嚴敕將士毋得妄行殺掠,殺母妻孥毋致分散,仍加振給,令得存濟。其或固拒不從,及迎敵者,俘戮何疑!

  甲子,忙古帶、八都、百家奴分率武衛軍南征。丙寅,合剌合孫爲中書左丞,崔斌參知政事,仍行河南道宣慰司。

  秋七月乙亥朔,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使兀魯失不花同廉希憲行省北京,國王頭輦哥毋署事。癸未,宋度宗殂,其太子顯嗣位。癸巳,高麗國王王禃卒。同知上都留守司事張煥冊世子愖爲高麗國王。

  八月甲辰朔,諸路立社稷壇。丁未,復改淮西行中書省爲行樞密院。辛未,高麗國王王愖遣使賀聖誕節。是月,都元帥忽敦、右副元帥洪茶邱、左副元帥劉復亨與高麗將金方慶等徵日本。太保劉秉忠卒。

  九月甲戌朔,伯顏、史天澤視師於襄陽,分三道伐宋。伯顏自率大軍趨鄂州。癸巳,車駕至自上都。

  冬十月丁未,忽敦等剋日木對馬島。己酉,有事於太廟。庚申,長河酉千戶必刺衝反,副無帥覃澄率所部討之。帝曰:「澄勿獨往,趣益兵三千,付火你赤助澄。」壬戌,忽敦等敗日本兵於博多。甲子,引兵還。乙丑,伯顏克沙洋堡。宋新城總製黃順來降。己巳,克新城。

  十一月壬午,四川行樞密院也速帶兒攻嘉定府。乙酉,宋復州安撫使翟貴以城降。丁亥,詔宋安撫使昝萬壽,及凡守城將校納款來降,與避罪及叛亡者,悉從原免。癸巳,東川元帥場文安等敗宋兵於馬湖江。召徵日本諸將忽敦、劉復亨等人覲。

  十二月丙辰,伯顏克陽邏堡,宋制罷使夏貴敗遁。己未,宋知鄂州張晏然、權知漢陽軍王儀並以城降。都統程鵬飛以本軍降。阿里海牙鎮鄂州,伯顏、阿木將大軍水陸東下。囊陽路總官賈居貞爲宣撫使、商議行中書省事。

  (至元)十二年春正月癸酉朔,高麗國遣使賀正旦,兼貢方物。甲戌,宋知黃州陳奕以城降。乙亥,東川副都元帥張德潤拔渠州禮義城,獲宋安撫使張資。丁丑,宋蘄州安撫使管景模遣使請降。丙戌,宋知江州錢真孫及知六安軍曹明俱以城降。丁亥,宋知南康軍葉閶以城降。戊子,知德安府來興國以城降。己丑,伯朮、唐永堅齎璽書招諭郢州。選蒙古、畏兀、漢人十四人赴行中書省,爲新附州郡民官。庚寅,左衛指揮副使鄭溫、唐古、帖木兒率衛軍同劄失的、囊力帶戍黃州。詔諭宋重慶府官吏軍民歸附。壬辰,宣撫使賈居貞僉書行中書省事,戍鄂州。乙未,兵部尚書廉希賢、工部侍郎嚴忠範、祕書監巫柴紫芝奉國書使於宋。合刺章舍里威叛。己亥,大理總管信苴日刺殺其酋,合刺章平,置合刺章民官,選廉能者任之。遣諸王海都、八刺金銀符。

  二月癸卯,宋知安慶府範文虎以城降。甲辰,中書右丞博魯歡爲準南都元帥,中書右丞阿里爲左副都元帥,仍命阿里、撤吉思等各部蒙古、漢軍會邳州。丙午,宋都統製張林以池州降。罷西夏中興都轉運司。戊申,詔諭江、黃、鄂、嶽、漢陽、安慶等處門附官吏軍民,令農者就耒,商者就塗,士庶緇黃各安本業,如官吏妄有騷擾,詣行中書省陳告。平章軍國重亨史天澤卒。庚戌,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計議官撤魯都不等使日本國。辛亥,同知濟南府事張漢英齎璽書,招諭宋淮東製置使李庭芝。庚申,召降臣張晏然等赴闕,仍諭之曰:「朕省卿所奏雲,宋之權臣不踐舊約,拘留使者,實非宋主之罪,倘蒙聖慈,止罪擅命之臣,不令趙氏乏祀者。卿言良是。卿既不忘舊主,必能輔翼我家。比卿奏上,已遣伯顏按兵不進,仍遣兵部尚書廉希賢等特書往使,果能悔過來附,既往之愆,朕復阿究。至於權臣賈似道,尚無罪之之心,況肯令趙氏乏祀乎?若其執迷罔悛,未然之事,朕將何言,天其鑒之!」辛酉,命闊闊出安輯湖南降附州縣。阿失罕、唐永堅、綦公直等齎璽書招諭郢州。伯顏等與宋都仍賈似道、淮西製置使夏貴戰於古港,大敗之。甲子,宋知太平州孟之縉、無爲軍劉權俱以城降。乙丑,遣使齎璽書招諭宋江陵府官吏軍民。宋福州團練使、知特摩遣事農士貴率州縣三十有七、戶十萬,詣雲南行中書省請降。戊辰,宋知和州王善、知安東州孫嗣武俱以城降。己已,復遣拜朮、唐永堅等宣諭郢州官民。庚午,宋都統權兵馬司事徐玉榮等以建康府降。宋賈似道送國信使郝經、劉人傑等來歸。詔安南國王陳光炳以舊制六事諭之,趣其來朝。車駕幸上都。

  三月壬申朔,宋鎮江府總管石祖忠以城降。甲戌,宋江陰軍僉叛李世修以城降。乙亥,安西王忙兀刺、諸王隻必帖不兒、附馬昌吉等從酉平王奧魯赤徵吐蕃。丙子,國信使廉希賢等至建康。諭諸將毋妄有侵掠。宋知滁州王文虎以城降。庚辰,宋知寧國府顏紹卿以城降。甲申,宋知西海州丁順以城降。乙酉,知東海州施居文、知平江府潛說友並以城降。江東路得府二、州五、軍二、縣四十三,戶八十三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九十一萬九千一百六。丙戌,宋常州安撫使戴之泰以城降。廉希賢、嚴忠範等至獨鬆關,宋將張濡殺忠範,執希賢送臨安,創甚卒。辛卯,宋將高世傑據岳州,未幾復降,誅之。丙申,側布番尊酋稅昔、確州番酋莊寮男車甲等率四十三族,詣四川行樞密院降。辛丑,阿朮分兵攻揚州。

  夏四月乙巳,改西夏中興道按察司爲隴右河西道。丙午,宋知荊門軍劉懋以城降。丁未,阿里海牙遣郎中張鼎齎璽書入江陵,宋荊湖製置使朱祀孫、副使高達等出降。知陝州趙真知、歸州趙仔權、澄州毛浚、常德府新城總製魯希文、權知府事周明等先後悉以城降。辛亥,遣使招諭宋鎮撫使呂文福。甲寅,立登聞鼓。辛酉,宋郢州安撫使趙孟柱以城降。丁卯,大司農、御史中丞孛羅爲御史大夫。罷隨路巡行勸農官,以其事隸提刑按察司。庚午,高達爲行省參知政事。

  五月辛未朔,中書右丞廉希憲、參知政事脫博忽魯禿花行中書省於江陵府。丁丑,阿木立木柵於楊子橋,斷淮東糧道。庚辰,諭參知政事高達曰:「昔我國家出征,所獲城邑即委而去之,未嘗置兵戍守,以此連年征伐不息。夫爭國家者,收其土地、人民而已。得土地而無人民,其誰與居。今欲保守新附城邑,使百姓安業,蒙古人未之知也。爾熟知其事,宜加勉旃。」辛巳,宋知辰州呂文興、知沅州文用圭、知靖州康玉、知房州李鑒等皆以城降。荊南湖北路得府三、州十一、軍四、縣五十七,戶八十萬三千四百一十五,口一百一十四萬三千八百六十。丁亥,召伯顏赴闕,蒙古萬戶阿刺罕權行中書省事。庚寅,宋鎮撫使呂文福降。壬辰,宋都統製劉師勇復陷常州。

  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宋嘉定安撫使昝萬壽以城降,賜名順。癸卯,範文虎招諭安豐、壽州等處官民。甲辰,萬戶阿刺罕爲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敕矢里伯、史樞同範文虎招諭安豐軍。乙卯,宋知敘州郭漢傑以城降。辛酉,宋潼川安撫使、知江安州梅應春以城降。丙寅,宋揚州都統薑才攻楊子橋木柵,阿朮大敗之。戊辰,罷山東經略司。

  秋七月辛未,阿朮率阿塔海、董文炳等大敗宋舟師於焦山,宋將張世傑、孫虎臣等皆遁,宋人自是不復能軍。壬申,阿塔海敗宋將劉師勇、張彥於呂城。己卯,立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癸未,敕左丞相伯顏率諸將直趣臨軍,右丞阿里河牙取湖南,蒙古萬戶宋都帶,漢軍萬戶武秀、張榮實、李恆,兵部尚書呂師夔行都元帥府,取江西。罷淮西行樞密院,右丞阿塔海、參知政事董文炳同署行中書省事。甲午,遣使招諭宋李庭芝及夏貴。伯顏爲河南行中書省右丞相,阿朮爲左丞相。

  八月辛酉,車駕至自上都。丙寅,高麗國遣使駕聖誕節。

  九月甲戌,杜世忠等爲日本人所殺。壬午,阿朮築灣頭堡,乙酉,罷襄陽統軍司。甲午,宋揚州都統薑才攻灣頭堡,阿朮、阿塔海等敗之。丙申,玉昔帖木兒爲御史大夫。括江南諸郡書版及臨安祕書省《乾坤寶典》等書。

  冬十月戊戌朔,有事於太廟。

  十一月丁卯,阿里海牙圍潭州。乙亥,伯顏等分軍趣臨安。丙子,宋權融、宜欽三州總臂岑從毅,沿邊巡檢使李維屏等詣雲南行省降。丁丑,立諸路都轉運司。己卯,宋江西轉運使判官劉槃以隆興府降。江西路得府州六、軍四、縣五十六,戶一百五萬一千八百二十九,口二百七萬六千四百。壬午,伯顏克常州。改順天路爲保走路。

  十二月己亥,宋主顯遣柳嶽奉書詣軍中,請班師修好,辛丑,宋都統製祁安以許浦降。甲辰,伯顏次平江府,都統王世傑以城降。戊申,中書右丞相忽都帶兒率內外文武官及緇黃耆庶,請上帝尊號曰憲天述德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皇后曰貞懿順聖昭天睿文光應皇后,帝不允。癸丑,宋主再使陸秀夫、夏士材、呂師孟詣軍前請和。庚申,宋知隨州朱端履以城降。丙寅,宋安撫使趙興可以吉安州降。

  (至元)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朔,阿里海牙克潭州。湖南平。得府一、州六、軍二、縣四十,戶五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二,口百五十三萬七千七百四十。宋主顯遣其宗正少卿陸秀夫等至軍前求稱侄納幣,或稱侄孫,伯顏卻之。己巳,宋安撫使劉漢傑以嘉興府降。辛未,宋乍浦鎮統製劉英以本軍降。辛未,宋澉浦鎮統製胡全、福建路馬步軍總管沈世隆來降。宋主顯遣其監察御史劉岊奉表稱臣,乞存境土以奉蒸嘗。甲戌,宋都帶克瑞州。乙亥,敕四川製置使趙定應入覲。甲申,宋主顯遣其知臨安府事賈餘慶等賈傳國璽及降表至伯顏軍前。乙酉,宋陳宜中、張世傑等以益、廣二王遁。丁亥,雲南行省賽典赤以改走雲南諸路名來上。戊子,大名路達魯花赤小鈐部坐奸贓論死,沒其家。己丑,伯顏遣襄嘉特齎傳國璽赴闕。甲午,真定總管昔班爲中書右丞。

  二月戊子,宋知建德軍方回、知要州劉怡、知盧州粱椅、知台州楊必大皆以城降。丁酉,詔劉頡、程德輝諭淮西製置使夏貴降。己亥,克臨江軍。庚子,宋主顯率文武百僚詣祥曦殿望闕上表,諭各路郡縣歸附,遣其右丞相兼樞密使賈餘慶、樞密使謝堂、端明殿學士簽樞密院事家鉉翁、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早劉岊等充祈請使。辛丑,伯顏入臨安,得兩浙路府八、州六、軍一、縣八十一,戶二百九十八萬三千六百七十二,口五百六十九萬二千六百五十。丁未,詔曰:

  間者,行中書省右丞相伯顏遣使來奏,宋母後、幼主暨諸大臣百官,已於正月十八日齎璽緩奉表降附。朕惟自古降王必有朝覲之禮,己遣使往迎。爾等各守職業,其勿妄生疑畏。凡舊附前犯罪,悉從原免。公私逋欠,不得徵理。歸附州城官吏,非奉朝廷諭敕不得擅自科取差發,騷擾百姓。應抗拒王師及逃亡嘯聚者,並赦其罪。百官有司、諸王邸第、三學、寺、監、祕省、史館及禁衛諸司,各宜安居。所在山林河泊出產,權免徵稅,許貧民任便採取貨賣。祕書省圖書,太常司祭器、樂器、法服、樂工、鹵簿、儀衛,宗正譜牒,天文地理圖冊,凡典故文字,並戶口版籍,盡仰收拾。前代聖賢之後,高尚懦、醫、僧、道、卜筮,通曉天文曆算,並山林隱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聞。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瞻給。

  戊申,立浙東西宣慰司於臨安,戶部尚書麥歸、祕書監焦友直爲宣慰使,吏部侍郎楊居寬同知宣慰司事,並兼知臨安府事。乙卯,諭宋淮東製置使李庭芝、淮西製置使夏貴歸附。丁巳,命焦友直括宋祕書省禁書圖籍。戊午,祀先農東郊。宋淮西製置夏貴降,淮西路得府二、州六、軍四、縣三十四,戶五十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七,口一百二萬一千三百四十九。庚申,召伯顏以宋主顯入覲。辛酉,車駕幸上都。甲子,董文炳、唆都發三學諸生赴京師,太學生徐應鑣與子琦、崧,女元娘同赴井死。

  三月丁卯,伯顏籍宋太廟景靈宮禮樂器、冊寶、郊天儀仗,祕書省、國子監、國史院、學士院、太常寺圖書、祭器、樂器送京師。戊寅,免諸路儒戶徭役。置部官萬戶府於廉州,中書右丞、河南等路宣使合刺合孫,襄陽管軍萬戶邸浹並行府事。庚辰,襄家特以宋玉璽來上。乙酉,宋贛、吉、袁三州及南安軍俱來降。中書右丞音班罷爲戶部尚書。

  閏月丙申,置宣慰司於濟寧路。丁酉,詔阿里海牙、忽都帖木兒入覲,脫拔忽魯禿兒、崔斌並留後鄂州。辛亥,樞密院副使張易以宋降臣吳堅、夏忠等赴上都。甲子,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郝禎爲參知政事。

  夏四月丙子,省東川行樞密院及成都經略司。庚辰,修太廟。乙酉,召昭文館大學士姚樞、翰林學士王磐、翰林侍講學土徒單公履赴上都。

  五月乙未朔,伯顏以宋主顯至上都。丙申,召見顯於大安殿,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以宋平,告天地、祖宗於上都之近郊。己亥,以伯顏同知樞密院事。癸卯,放沂、莒、膠、密、寧海王州防軍爲民。丁未,宋都統薑才攻灣頭堡,千戶董十元死之。戍申,昔里罕、阿塔赤敗宋兵於瓜州。改博州爲東昌路。乙卯,宋江西製置使黃萬百以所部來降。是月,宋陳宜中、張世傑等立益王□於福州,改元景炎。

  六月己巳,置行戶部於大名府。壬申,改兩浙大部督府爲安撫司。設諸路宣慰司,並帶相銜。甲戌,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讚善王恂與亡宋日官更造新曆,樞密副使張易領之。史弼等敗薑才於丁村堡。壬辰,諭陳宜中、張世傑、劉師勇等歸附。戶部尚書張澍爲中書參知政事,行中書省事於北京。

  七月乙巳,宋制置使朱煥以揚州降。丁未,諭廣西路官民歸附,乙卯,宋泰州守將孫良臣以城降,獲李庭芝、薑才。通、滁、高郵等州相繼來降。得州十六、縣三十三,戶五十四萬二千六百二十四,口一百人萬三千二百十七。淮東行省右丞阿里海牙爲行省平章政事,金書樞密院事、淮東行樞密院別乞里迷失爲行省右丞,參知政事董文炳爲左丞,淮東左副元帥塔失、兩浙大都督文虎、江東江西大都督呂師夔、淮東淮酉左副都元帥陳巖並參知政事。

  八月己巳,漢軍都元帥闊闊帶、李庭討海都、篤哇,招諭庭曰:「汝從平江南,多出死力。男子立功,要在西北。今有違我太祖成憲者,汝往征之。」乙亥,殺宋淮東製置使李庭芝、都統薑才。庚辰,罷襄陽統軍司。車駕至自上都。奧魯赤爲荊湖行省參知政事。

  九月己亥,有亨於太廟。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有實學者留京師,餘聽還家。癸卯,以宋平,大赦天下。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丁未,諭西川行樞密院檄重慶官內附。乙卯,以吐番合答城爲寧遠府。辛酉,阿朮入覲。

  冬十月戊子,淮東左副都元帥阿里爲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慰使合刺合孫爲中書右丞,兵部尚書王儀、吏部尚書兼臨安府安扶使楊鎮、河南河北提刑按察使迷里忽辛並參知政事,與參知政事陳巖行中書省事於淮東。

  十一月,宋知處州李鈺以城降。甲辰,阿刺罕敗宋秀正與睪於瑞安,獲之。癸丑,宋知福州王剛中以城降。庚申,敕管民及理財官由中書省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高麗國王王愖遣使來告更名春。

  十二月甲子,宋益王□奔惠州,遣使奉表請降。丁卯,置元江府,以羈縻麻阿僰諸蠻。戊辰,宋泉州提舉市舶司蒲壽庚及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壬申,有告轉運使薑毅所言悖妄,指毅妻、子爲證,帝曰:「妻、子豈爲證者耶!」詔勿問。庚寅,詔:「管軍將校及亡宋官吏有奪民田盧產業者,俾各歸其主;無主則分給附近貧民。凡亡宋繁冗科差、聖節上供、經總制錢等百有餘件,翻蠲免之。」

  (至元)十四年春正月,阿罕入汀關。癸巳,宋知循州劉興以城降。壬寅,宋知汀州黃去疾、監軍吳浚以城降。癸卯,復立諸道提刑按察司。戊申,宋知潮州馬友以城降,丁巳,宋權知梅州錢勞之以城降。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苪家貲在杭州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己未,置江淮等路都轉運鹽使司及江淮榷茶都轉運使司。

  二月壬戌,宋瑞州安撫使姚文龍以城降。癸亥,彗星出東北。戊辰,祀先農於東郊。甲戌,車駕幸上都。丙戌,宋知連州過元龍已降復叛,培海將兵討之,元龍棄城遁。丁亥,宋知南恩州陳堯道、僉判林叔虎以城降。御史大夫孛羅爲樞密副使兼宣微使。

  三月庚寅朔,以冬無雨雪,遣使部便民之政於耶律鑄、姚樞、王磐、竇默等,對曰:「足民之道,唯節浮費。靡穀之多,無喻醪醴曲糵。祈賽神社,費亦不貲。宜一切止。」從之。辛卯,復立行中書省於潭州,立廣南酉路宣撫司於靜江。壬寅,宋肇慶府新封等州來降。癸卯,知壽昌府張之綱坐附叛逆伏誅。庚戌,宋建寧府通判郭纘以城降。四川都掌蠻、羅訐蠻及鳳凰、中壟、羅韋、高崖等四砦,播州蠻酋場邦憲、思州蠻酋田景賢皆降。癸丑,廣南西路慶遠、鬱林、昭、賀、藤、梧、融、賓、柳、象、邕、廉、容、貴、潯等府州皆降。浙西宣慰使阿塔海爲平章政事,行中書省事於江淮。郡正合答爲平章政事,行中書省於北京。是月,宋文天祥陷梅州。

  夏四月癸酉,罷各路轉運司。丙戌,禁江南用銅錢。宋張世傑陷潮州。

  五月癸巳,淮西民張德興起兵陷黃州及壽昌軍。丁巳,宣慰使鄭鼎與懲興戰於樊口,兵敗,死之。癸卯,改廣南路宣撫司爲宣慰司。立安撫司於欽州。西番酋阿立丁寧佔等來降。丙子,融州安扶使譚昌謀反,伏誅。諭瀘州阿永蠻及筠連州蠻歸附。

  六月辛酉,宋文天祥陷雩部、興國等縣。丙寅,宋涪州安撫使楊立降。丁亥,行省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奧魯赤爲參知政事、行湖北宣慰使。

  秋七月癸卯,諸王昔里吉執北平王那木罕、右丞相安童以叛,詔伯顏討之。諸王忽魯帶所部來歸。丙午,立行御史臺於揚州,都元帥相威爲御史大夫。罷八道提刑按察司。戊申,立行中書省於江西,參知政事、行江兩宣慰使塔出爲右丞,參知政事、行江西宣慰使麥朮丁爲左丞,淮東宣慰使撤里帖木兒、江東宣慰使張榮實、江西宣慰使李恆、招討使也的迷失、萬戶昔里門、荊湖路宣撫使程鵬飛、兵馬招討使蒲壽庚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壬子,宋文天祥圍贛州。丁巳,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爲行省左丞。

  八月戊午朔,建太廟於大都。不花行西川樞密院事。辛未,常德府總管古希文謀反,伏誅。車駕獵於上都之北。己卯,昂吉兒、忻都等獲張德興。甲申,李恆敗文天樣於興國,天祥走循州。

  九月丙申,廣南東路廣、連、韶、德慶、惠、潮、南雄、英德等州府皆降。壬子,福建路宣慰使唆都克建寧府及南劍州。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己未,有事於太廟。庚寅,塔出圍廣州,宋制置使張鎮孫以城降。壬午,立宣慰司於黃州。甲申,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忽部帖木兒、脫搏忽魯禿花、崔斌並爲中書左丞,鄂州總官府達魯花赤張鼎、湖北道宣慰使賈居貞並參知政事。

  十一月庚子,吏部尚書別都魯丁爲中書參知政事。

  十二局庚午,宋梁山防禦使彭世安以城降。乙亥,都元帥楊文安克咸淳府。參議中書省事耿仁爲中書參知政事。

 卷八 ↑返回頂部 卷十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