번역:삼국사기/권42

위키문헌 ― 우리 모두의 도서관.

원문[편집]

二年, 秋八月, 百濟將軍殷相來攻石吐等七城, 王命庾信及竹旨陳春天存等將軍出禦之, 分三軍爲五道擊之, 互相勝負, 經旬不解, 至於僵屍滿野, 流血浮杵, 於是, 屯於道薩城下, 歇馬餉士, 以圖再擊, 時有水鳥東飛, 過庾信之幕, 將士見之以爲不祥, 庾信曰, 此不足怪也, 謂衆曰, 今日必有百濟人來諜, 汝等佯不知, 勿敢誰何, 又使徇于軍中曰, 堅壁不動, 待明日援軍至, 然後決戰, 諜者聞之, 歸報殷相, 殷相等謂有加兵, 不能不疑懼, 於是, 庾信等一時奮擊, 大克之, 生獲將軍達率正仲士卒一百人, 斬佐平殷相達率自堅等十人及卒八千九百八十人, 獲馬一萬匹鎧一千八百領, 其他器械稱是, 及歸還, 路見百濟佐平正福與卒一千人來降, 皆放之, 任其所往, 至京城, 大王迎門, 勞慰優厚, 永徽五年, 眞德大王薨, 無嗣, 庾信與宰相閼川伊湌謀, 迎春秋伊湌卽位, 是爲太宗大王, 永徽六年乙卯秋九月, 庾信入百濟, 攻刀比川城克之, 是時, 百濟君臣奢泰淫逸, 不恤國事, 民怨神怒, 災怪屢見, 庾信告於王曰, 百濟無道, 其罪過於桀紂, 此誠順天吊民伐罪之秋也, 先是, 租未押級湌爲天山縣令, 被虜於百濟, 爲佐平任子之家奴, 從事勤恪, 曾無懈慢, 任子憐之不疑, 縱其出入, 乃逃歸, 以百濟之事告庾信, 庾信知租未押忠正而可用, 乃語曰, 吾聞任子專百濟之事, 思有以與謀而末由, 子其爲我再歸言之, 答曰, 公不以僕爲不肖, 而指使之, 雖死無悔, 遂復入於百濟, 告任子曰, 奴自以謂旣爲國民, 宜知國俗, 是以出遊累旬不返, 不勝犬馬戀主之誠, 故此來耳, 任子信之不責, 租未押伺間報曰, 前者, 畏罪不敢直言, 其實往新羅還來, 庾信諭我, 來告於君曰, 邦國興亡, 不可先知, 若君國亡則君依於我國, 我國亡則吾依於君國, 任子聞之, 嘿然無言, 租未押惶懼而退, 待罪數月, 任子喚而問之曰, 汝前說庾信之言若何, 租未押驚恐而對, 如前所言, 任子曰, 爾所傳, 我已悉知, 可歸告之, 遂來說兼及中外之事, 丁寧詳悉, 於是, 愈急幷呑之謀,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夏六月, 大王與太子法敏將伐百濟, 大發兵, 至南川而營, 時, 入唐請師波珍湌金仁問與唐大將軍蘇定方劉伯英, 領兵十三萬, 過海到德物島, 先遣從者文泉來告, 王命太子與將君庾信眞珠天存等, 以大船一百艘, 載兵士會之, 太子見將軍蘇定方, 定方謂太子曰, 吾由海路, 太子登陸行, 以七月十日會于百濟王都泗沘之城, 太子來告大王, 率將士行至沙羅之停, 將軍蘇定方金仁問等, 沿海入依[伎]伐浦, 海岸泥濘, 陷不可行, 乃布柳席以出師, 唐羅合擊百濟滅之, 此役也, 庾信之功爲多, 於是, 唐皇帝聞之, 遣使褒嘉之, 將軍定方謂庾信仁問良圖三人曰, 吾受命以便宜從事, 今以所得百濟之地, 分錫公等爲食邑, 以酬厥功, 如何, 庾信對曰, 大將軍以天兵來, 副寡君之望, 雪小國之讎, 寡君及一國臣民, 喜抃之不暇, 而吾等獨受賜以自利, 其如義何, 遂不受, 唐人旣滅百濟, 營於泗沘之丘, 陰謀侵新羅, 我王知之, 召羣臣問策, 多美公進曰, 令我民詐爲百濟之人, 服其服, 若欲爲賊者, 唐人必擊之, 因與之戰, 可以得志矣, 庾信曰, 斯言可取, 請從之, 王曰, 唐軍爲我滅敵, 而反與之戰, 天其祐我耶, 庾信曰, 犬畏其主, 而主踏其脚則咬之, 豈可遇難而不自救乎, 請大王許之, 唐人諜知我有備, 虜百濟王及臣寮九十三人卒二萬人, 以九月三日, 自泗沘泛船而歸, 留郞將劉仁願等鎭守之, 定方旣獻俘, 天子慰藉之曰, 何不因而伐新羅, 定方曰, 新羅其君仁而愛民, 其臣忠以事國, 下之人事其上如父兄, 雖小不可謀也, 龍朔元年, 春, 王謂百濟餘燼尙在, 不可不滅, 以伊湌品日蘇判文王大阿湌良圖等爲將軍, 往伐之, 不克, 又遣伊湌欽純【一作欽春】眞欽天存蘇判竹旨等濟師, 高句麗靺鞨謂新羅銳兵皆在百濟, 內虛可擣, 發兵水陸並進, 圍北漢山城, 高句麗營其西, 靺鞨屯其東, 攻擊浹旬, 城中危懼, 忽有大星落於賊營, 又雷雨震擊, 賊等疑駭, 解圍而遁, 初, 庾信聞賊圍城, 曰, 人力旣竭, 陰助可資, 詣佛寺設壇祈禱, 會有天變, 皆謂至誠所感也, 庾信嘗以中秋夜, 領子弟立大門外, 忽有人從西來, 庾信知高句麗諜者, 呼使之前曰, 而國有底事乎, 其人俯而不敢對, 庾信曰, 無畏也, 但以實告, 又不言, 庾信告之曰, 吾國王, 上不違天意, 下不失人心, 百姓欣然, 皆樂其業, 今爾見之, 往告而國人, 遂慰送之, 麗人聞之曰, 新羅雖小國, 庾信爲相, 不可輕也, 六月, 唐高宗皇帝遣將軍蘇定方等, 征高句麗, 入唐宿衛金仁問受命來告兵期, 兼諭出兵會伐, 於是, 文武大王率庾信仁問文訓等, 發大兵向高句麗, 行次南川州, 鎭守劉仁願以所領兵, 自泗沘泛船, 至鞋浦下陸, 亦營於南川州, 時, 有司報, 前路有百濟殘賊, 屯聚瓮山城遮路, 不可直前, 於是, 庾信以兵進而圍城, 使人近城下, 與賊將語曰, 而國不龔, 致大國之討, 順命者賞, 不順命者戮, 今汝等獨守孤城欲何爲乎, 終必塗地, 不如出降, 非獨存命, 富貴可期也, 賊高聲唱曰, 雖蕞爾小城, 兵食俱足, 士卒義勇, 寧爲死戰, 誓不生降, 庾信笑曰, 窮鳥困獸, 猶知自救, 此之謂也, 乃揮旗嗚鼓功之, 大王登高見戰士, 淚語激勵之, 士皆奮突, 鋒刃不顧, 九月二十七日, 城陷, 捉賊將戮之, 放其民, 論功賞賚將士, 劉仁願亦分絹有差, 於是, 饗士秣馬, 欲往會唐兵, 大王前遣太監文泉移書蘇將軍, 至是復命, 遂傳定方之言曰, 我受命萬里, 涉滄海而討賊, 艤舟海岸, 旣踰月矣, 大王軍士不至, 粮道不繼, 其危殆甚矣, 王其圖之, 大王問羣臣如之何而可, 皆言, 深入敵境輸粮, 勢不得達矣, 大王患之, 咨嗟, 庾信前對曰, 臣過叨恩遇, 忝辱重寄, 國家之事, 雖死不避, 今日是老臣盡節之日也, 當向敵國, 以副蘇將軍之意, 大王前席, 執其手下淚曰, 得公賢弼, 可以無憂, 若今玆之役, 罔愆于素, 則公之功德, 曷日可忘, 庾信旣受命, 至懸鼓岑之岫寺齊戒, 卽靈室閉戶獨坐, 焚香累日夜而後出, 私自喜曰, 吾今之行, 得不死矣, 將行, 王以手書告庾信, 出疆之後, 賞罰專之可也, 十二月十日, 與副將軍仁問眞服良圖等九將軍, 率兵載糧, 入高句麗之界, 壬戌正月二十三日, 至七重河, 人皆恐懼, 不敢先登, 庾信曰, 諸君若怕死, 豈合來此, 遂先自上船而濟, 諸將卒相隨渡河, 入高句麗之境, 慮麗人要於大路, 遂自險隘以行, 至於▩壤, 庾信與諸將士曰, 麗濟二國, 侵凌我疆埸, 賊害我人民, 或虜丁壯以斬戮之, 或俘幼少以奴使之者久矣, 其可不痛乎, 吾今所以不畏死赴難者, 欲藉大國之力, 滅二城以雪國讎, 誓心告天, 以期陰助, 而未知衆心如何, 故言及之, 若輕敵者, 必成功而歸, 若畏敵則豈免其禽獲乎, 宜同心協力, 無不以一當百, 是所望於諸公者也, 諸將卒皆曰, 願奉將軍之命, 不敢有偸生之心, 乃鼓行向平壤, 路逢賊兵, 逆擊克之, 所得甲兵甚多, 至障塞之險, 會, 天寒烈, 人馬疲憊, 往往僵仆, 庾信露肩執鞭, 策馬以前驅, 衆人見之, 努力奔走, 出汗不敢言寒, 遂過險, 距平壤不遠, 庾信曰, 唐軍乏食窘迫, 宜先報之, 乃喚步騎監裂起曰, 吾少與爾遊, 知爾志節, 今欲致意於蘇將軍, 而難其人, 汝可行否, 裂起曰, 吾雖不肖, 濫中軍職, 况辱將軍使令,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 遂與壯士仇近等十五人詣平壤, 見蘇將軍曰, 庾信等領兵致資糧, 已達近境, 定方喜以書謝之, 庾信等行抵楊隩, 見一老人問之, 具悉敵國消息, 賜之布帛, 辭不受而去, 庾信營楊隩, 遣解漢語者仁問良圖及子軍勝等達唐營, 以王旨餽軍糧, 定方以食盡兵疲, 不能力戰, 及得糧, 便廻唐, 良圖以兵八百人, 泛海還國, 時, 麗人伏兵, 欲要擊我軍於歸路, 庾信以鼓及桴, 繫羣牛腰尾, 使揮擊有聲, 又積柴草燃之, 使煙火不絶, 夜半潛行至瓢河, 急渡岸休兵, 麗人知之來追, 庾信使萬弩俱發, 麗軍且退, 率勵諸幢將士分發, 拒擊敗之, 生擒將軍一人, 斬首一萬餘級, 王聞之, 遣使勞之, 及至, 賞賜封邑爵位有差, 龍朔三年癸亥, 百濟諸城潛圖興與復, 其渠帥據豆率城, 乞帥於倭爲援助, 大王親率庾信仁問天存竹旨等將軍, 以七月十七日征討, 次熊津州, 與鎭守劉仁願合兵, 八月十三日, 至于豆率城, 百濟人與倭入出陣, 我軍力戰大敗之, 百濟與倭人皆降, 大王謂倭人曰, 惟我與爾國隔海分疆, 未嘗交構, 但結好講和, 聘問交通, 何故今日與百濟同惡, 以謀我國, 今爾軍卒在我掌握之中, 不忍殺之, 爾其歸告爾王, 任其所之, 分兵擊諸城降之, 唯任存城, 地險城固, 而又粮多, 是以攻之三旬不能下, 士卒疲固肰[厭]兵, 大王曰, 今雖一城未下, 而諸餘城保皆降, 不可謂無功, 乃振旅而還, 冬十一月二十日至京, 賜庾信田五百結, 其餘將卒賞賜有差


번역문[편집]

二年, 秋八月, 백제 장군 은상(殷相)이 석토(石吐) 등 일곱성을 와서 치니, 王命庾信及竹旨陳春天存等將軍出禦之, 分三軍爲五道擊之, 互相勝負, 經旬不解, 至於僵屍滿野, 流血浮杵, 於是, 屯於道薩城下, 歇馬餉士, 以圖再擊, 時有水鳥東飛, 過庾信之幕, 將士見之以爲不祥, 庾信曰, 此不足怪也, 謂衆曰, 今日必有百濟人來諜, 汝等佯不知, 勿敢誰何, 又使徇于軍中曰, 堅壁不動, 待明日援軍至, 然後決戰, 첩자가 이를 듣고 돌아가서 은상에게 보고하였다. 殷相等謂有加兵, 不能不疑懼, 於是, 庾信等一時奮擊, 大克之, 生獲將軍達率正仲士卒一百人, 斬佐平殷相達率自堅等十人及卒八千九百八十人, 獲馬一萬匹鎧一千八百領, 其他器械稱是, 及歸還, 路見百濟佐平正福與卒一千人來降, 皆放之, 任其所往, 至京城, 大王迎門, 勞慰優厚, 永徽五年, 眞德大王薨, 無嗣, 庾信與宰相閼川伊湌謀, 迎春秋伊湌卽位, 是爲太宗大王, 永徽六年乙卯秋九月, 庾信入百濟, 攻刀比川城克之, 是時, 百濟君臣奢泰淫逸, 不恤國事, 民怨神怒, 災怪屢見, 庾信告於王曰, 百濟無道, 其罪過於桀紂, 此誠順天吊民伐罪之秋也, 先是, 租未押級湌爲天山縣令, 被虜於百濟, 爲佐平任子之家奴, 從事勤恪, 曾無懈慢, 任子憐之不疑, 縱其出入, 乃逃歸, 以百濟之事告庾信, 庾信知租未押忠正而可用, 乃語曰, 吾聞任子專百濟之事, 思有以與謀而末由, 子其爲我再歸言之, 答曰, 公不以僕爲不肖, 而指使之, 雖死無悔, 遂復入於百濟, 告任子曰, 奴自以謂旣爲國民, 宜知國俗, 是以出遊累旬不返, 不勝犬馬戀主之誠, 故此來耳, 任子信之不責, 租未押伺間報曰, 前者, 畏罪不敢直言, 其實往新羅還來, 庾信諭我, 來告於君曰, 邦國興亡, 不可先知, 若君國亡則君依於我國, 我國亡則吾依於君國, 任子聞之, 嘿然無言, 租未押惶懼而退, 待罪數月, 任子喚而問之曰, 汝前說庾信之言若何, 租未押驚恐而對, 如前所言, 任子曰, 爾所傳, 我已悉知, 可歸告之, 遂來說兼及中外之事, 丁寧詳悉, 於是, 愈急幷呑之謀,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夏六月, 大王與太子法敏將伐百濟, 大發兵, 至南川而營, 時, 入唐請師波珍湌金仁問與唐大將軍蘇定方劉伯英, 병사 13만명을 거느리고 바다를 건너 덕물도(德物島)에 닿았다. 先遣從者文泉來告, 王命太子與將君庾信眞珠天存等, 以大船一百艘, 載兵士會之, 太子見將軍蘇定方, 定方謂太子曰, 吾由海路, 太子登陸行, 以七月十日會于百濟王都泗沘之城, 太子來告大王, 率將士行至沙羅之停, 將軍蘇定方金仁問等, 沿海入依[伎]伐浦, 海岸泥濘, 陷不可行, 乃布柳席以出師, 唐羅合擊百濟滅之, 此役也, 庾信之功爲多, 於是, 唐皇帝聞之, 遣使褒嘉之, 將軍定方謂庾信仁問良圖三人曰, 吾受命以便宜從事, 今以所得百濟之地, 分錫公等爲食邑, 以酬厥功, 如何, 庾信對曰, 大將軍以天兵來, 副寡君之望, 雪小國之讎, 寡君及一國臣民, 喜抃之不暇, 而吾等獨受賜以自利, 其如義何, 遂不受, 唐人旣滅百濟, 營於泗沘之丘, 陰謀侵新羅, 我王知之, 召羣臣問策, 多美公進曰, 令我民詐爲百濟之人, 服其服, 若欲爲賊者, 唐人必擊之, 因與之戰, 可以得志矣, 庾信曰, 斯言可取, 請從之, 王曰, 唐軍爲我滅敵, 而反與之戰, 天其祐我耶, 庾信曰, 犬畏其主, 而主踏其脚則咬之, 豈可遇難而不自救乎, 請大王許之, 唐人諜知我有備, 虜百濟王及臣寮九十三人卒二萬人, 以九月三日, 自泗沘泛船而歸, 留郞將劉仁願等鎭守之, 定方旣獻俘, 天子慰藉之曰, 何不因而伐新羅, 定方曰, 新羅其君仁而愛民, 其臣忠以事國, 下之人事其上如父兄, 雖小不可謀也, 龍朔元年, 春, 王謂百濟餘燼尙在, 不可不滅, 以伊湌品日蘇判文王大阿湌良圖等爲將軍, 往伐之, 不克, 又遣伊湌欽純【一作欽春】眞欽天存蘇判竹旨等濟師, 高句麗靺鞨謂新羅銳兵皆在百濟, 內虛可擣, 發兵水陸並進, 圍北漢山城, 高句麗營其西, 靺鞨屯其東, 攻擊浹旬, 城中危懼, 忽有大星落於賊營, 又雷雨震擊, 賊等疑駭, 解圍而遁, 初, 庾信聞賊圍城, 曰, 人力旣竭, 陰助可資, 詣佛寺設壇祈禱, 會有天變, 皆謂至誠所感也, 庾信嘗以中秋夜, 領子弟立大門外, 忽有人從西來, 庾信知高句麗諜者, 呼使之前曰, 而國有底事乎, 其人俯而不敢對, 庾信曰, 無畏也, 但以實告, 又不言, 庾信告之曰, 吾國王, 上不違天意, 下不失人心, 百姓欣然, 皆樂其業, 今爾見之, 往告而國人, 遂慰送之, 麗人聞之曰, 新羅雖小國, 庾信爲相, 不可輕也, 六月, 唐高宗皇帝遣將軍蘇定方等, 征高句麗, 入唐宿衛金仁問受命來告兵期, 兼諭出兵會伐, 於是, 文武大王率庾信仁問文訓等, 發大兵向高句麗, 行次南川州, 鎭守劉仁願以所領兵, 自泗沘泛船, 至鞋浦下陸, 亦營於南川州, 時, 有司報, 前路有百濟殘賊, 屯聚瓮山城遮路, 不可直前, 於是, 庾信以兵進而圍城, 使人近城下, 與賊將語曰, 而國不龔, 致大國之討, 順命者賞, 不順命者戮, 今汝等獨守孤城欲何爲乎, 終必塗地, 不如出降, 非獨存命, 富貴可期也, 賊高聲唱曰, 雖蕞爾小城, 兵食俱足, 士卒義勇, 寧爲死戰, 誓不生降, 庾信笑曰, 窮鳥困獸, 猶知自救, 此之謂也, 乃揮旗嗚鼓功之, 大王登高見戰士, 淚語激勵之, 士皆奮突, 鋒刃不顧, 九月二十七日, 城陷, 捉賊將戮之, 放其民, 論功賞賚將士, 劉仁願亦分絹有差, 於是, 饗士秣馬, 欲往會唐兵, 大王前遣太監文泉移書蘇將軍, 至是復命, 遂傳定方之言曰, 我受命萬里, 涉滄海而討賊, 艤舟海岸, 旣踰月矣, 大王軍士不至, 粮道不繼, 其危殆甚矣, 王其圖之, 大王問羣臣如之何而可, 皆言, 深入敵境輸粮, 勢不得達矣, 大王患之, 咨嗟, 庾信前對曰, 臣過叨恩遇, 忝辱重寄, 國家之事, 雖死不避, 今日是老臣盡節之日也, 當向敵國, 以副蘇將軍之意, 大王前席, 執其手下淚曰, 得公賢弼, 可以無憂, 若今玆之役, 罔愆于素, 則公之功德, 曷日可忘, 庾信旣受命, 至懸鼓岑之岫寺齊戒, 卽靈室閉戶獨坐, 焚香累日夜而後出, 私自喜曰, 吾今之行, 得不死矣, 將行, 王以手書告庾信, 出疆之後, 賞罰專之可也, 十二月十日, 與副將軍仁問眞服良圖等九將軍, 率兵載糧, 入高句麗之界, 壬戌正月二十三日, 至七重河, 人皆恐懼, 不敢先登, 庾信曰, 諸君若怕死, 豈合來此, 遂先自上船而濟, 諸將卒相隨渡河, 入高句麗之境, 慮麗人要於大路, 遂自險隘以行, 至於▩壤, 庾信與諸將士曰, 麗濟二國, 侵凌我疆埸, 賊害我人民, 或虜丁壯以斬戮之, 或俘幼少以奴使之者久矣, 其可不痛乎, 吾今所以不畏死赴難者, 欲藉大國之力, 滅二城以雪國讎, 誓心告天, 以期陰助, 而未知衆心如何, 故言及之, 若輕敵者, 必成功而歸, 若畏敵則豈免其禽獲乎, 宜同心協力, 無不以一當百, 是所望於諸公者也, 諸將卒皆曰, 願奉將軍之命, 不敢有偸生之心, 乃鼓行向平壤, 路逢賊兵, 逆擊克之, 所得甲兵甚多, 至障塞之險, 會, 天寒烈, 人馬疲憊, 往往僵仆, 庾信露肩執鞭, 策馬以前驅, 衆人見之, 努力奔走, 出汗不敢言寒, 遂過險, 距平壤不遠, 庾信曰, 唐軍乏食窘迫, 宜先報之, 乃喚步騎監裂起曰, 吾少與爾遊, 知爾志節, 今欲致意於蘇將軍, 而難其人, 汝可行否, 裂起曰, 吾雖不肖, 濫中軍職, 况辱將軍使令,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 遂與壯士仇近等十五人詣平壤, 見蘇將軍曰, 庾信等領兵致資糧, 已達近境, 定方喜以書謝之, 庾信等行抵楊隩, 見一老人問之, 具悉敵國消息, 賜之布帛, 辭不受而去, 庾信營楊隩, 遣解漢語者仁問良圖及子軍勝等達唐營, 以王旨餽軍糧, 定方以食盡兵疲, 不能力戰, 及得糧, 便廻唐, 良圖以兵八百人, 泛海還國, 時, 麗人伏兵, 欲要擊我軍於歸路, 庾信以鼓及桴, 繫羣牛腰尾, 使揮擊有聲, 又積柴草燃之, 使煙火不絶, 夜半潛行至瓢河, 急渡岸休兵, 麗人知之來追, 庾信使萬弩俱發, 麗軍且退, 率勵諸幢將士分發, 拒擊敗之, 生擒將軍一人, 斬首一萬餘級, 王聞之, 遣使勞之, 及至, 賞賜封邑爵位有差, 龍朔三年癸亥, 百濟諸城潛圖興與復, 其渠帥據豆率城, 乞帥於倭爲援助, 大王親率庾信仁問天存竹旨等將軍, 以七月十七日征討, 次熊津州, 與鎭守劉仁願合兵, 8월 13일, 두솔성(豆率城)에 이르러 百濟人與倭入出陣, 我軍力戰大敗之, 百濟與倭人皆降, 大王謂倭人曰, 惟我與爾國隔海分疆, 未嘗交構, 但結好講和, 聘問交通, 何故今日與百濟同惡, 以謀我國, 今爾軍卒在我掌握之中, 不忍殺之, 爾其歸告爾王, 任其所之, 分兵擊諸城降之, 唯任存城, 地險城固, 而又粮多, 是以攻之三旬不能下, 士卒疲固肰[厭]兵, 大王曰, 今雖一城未下, 而諸餘城保皆降, 不可謂無功, 乃振旅而還, 冬十一月二十日至京, 賜庾信田五百結, 其餘將卒賞賜有差

주석[편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