삼국사기/권27
위덕왕 (威德王)[편집]
威德王[1],諱昌[2],聖王之元子也。聖王在位三十二年薨,繼位。
元年,冬十月,高句麗大擧兵來攻熊川城,敗衄[3]而歸。
六年,夏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八年,秋七月,遣兵侵掠新羅邊境,羅兵出擊敗之,死者一千餘人。[4]
十四年,秋九月,遣使入陳朝貢。
十七年,高齊後主拜王為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百濟王。
十八年,高齊後主,又以王為使持節都督東靑州諸軍事東靑州刺史。
十九年,遣使入齊朝貢。秋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秋七月,遣使入陳朝貢。冬十月,侵新羅西邊州郡,新羅伊飡世宗帥兵,擊破之。十一月,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五年,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六年,冬十月,長星竟天,二十日而滅。地震。
二十八年,王遣使入隋朝貢,隋高祖詔拜王為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
二十九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貢。
三十一年,冬十一月,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三年,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六年,隋平陳。有一戰船,漂至耽[5]牟羅國,其船得還,經于國界,王資送之甚厚,幷遣使奉表,賀平陳。高祖善之,下詔曰:「百濟王旣聞平陳,遠[6]令奉表。往復至難,若逢風浪,便致傷損。百濟王心迹淳至,朕已委知。相去雖遠,事同言面,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自今已後,不須年別入貢,朕亦不遣使往,王宜知之。」
三十九年,秋七月壬申晦,日有食之。
四十一年,冬十一月癸未,星孛于角、亢。
四十五年,秋九月,王使長史王辯那,入隋朝獻。王聞隋興遼東之役,遣使奉表,請為軍鄕道。帝下詔曰:「往歲,高句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將討之。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我使者而還之。高句麗頗知其事,以兵侵掠國境。冬十二月,王薨。群臣議諡曰威德。
(번역용) 위덕왕(威德王)[7]의 휘는 정(昌)[8]이고, 성왕(聖王)의 맏아들이다. 聖王在位三十二年薨,繼位。
元年,冬十月,高句麗大擧兵來攻熊川城,敗衄[9]而歸。
六年,夏五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八年,秋七月,遣兵侵掠新羅邊境,羅兵出擊敗之,死者一千餘人。[10]
十四年,秋九月,遣使入陳朝貢。
十七年,高齊後主拜王為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將軍帶方郡公百濟王。
十八年,高齊後主,又以王為使持節都督東靑州諸軍事東靑州刺史。
十九年,遣使入齊朝貢。秋九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秋七月,遣使入陳朝貢。冬十月,侵新羅西邊州郡,新羅伊飡世宗帥兵,擊破之。十一月,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五年,遣使入宇文周朝貢。
二十六年,冬十月,長星竟天,二十日而滅。地震。
二十八年,王遣使入隋朝貢,隋高祖詔拜王為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
二十九年,春正月,遣使入隋朝貢。
三十一年,冬十一月,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三年,遣使入陳朝貢。
三十六年,隋平陳。有一戰船,漂至耽[11]牟羅國,其船得還,經于國界,王資送之甚厚,幷遣使奉表,賀平陳。高祖善之,下詔曰:「百濟王旣聞平陳,遠[12]令奉表。往復至難,若逢風浪,便致傷損。百濟王心迹淳至,朕已委知。相去雖遠,事同言面,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自今已後,不須年別入貢,朕亦不遣使往,王宜知之。」
三十九年,秋七月壬申晦,日有食之。
四十一年,冬十一月癸未,星孛于角、亢。
四十五年,秋九月,王使長史王辯那,入隋朝獻。王聞隋興遼東之役,遣使奉表,請為軍鄕道。帝下詔曰:「往歲,高句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將討之。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我使者而還之。高句麗頗知其事,以兵侵掠國境。冬十二月,王薨。群臣議諡曰威德。
혜왕[편집]
법왕(法王)[편집]
法王 諱宣 或云孝順 惠王之長子 惠王薨 子宣繼位 隋書以宣爲昌王之子 冬十二月 下令禁殺生 收民家所養鷹鷂放之 漁獵之具焚之 二年 春正月 創王興寺 度僧三十人 大旱 王幸漆岳寺祈雨 夏五月 薨 上諡曰法
(번역용) 法王 諱宣 或云孝順 惠王之長子 惠王薨 子宣繼位 隋書以宣爲昌王之子 겨울 12월, 명을 내려 살생을 금하게 했다. 收民家所養鷹鷂放之 漁獵之具焚之
2년 (600년) 봄 정월, 왕흥사(王興寺)를 창건하고, 度僧三十人 大旱 王幸漆岳寺祈雨 여름 5월에 훙서하였다. 上諡曰法